11月24日,2018(第十六屆)中國物流企業家年會在山東濟南舉行,由合創資本領投的斯坦德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坦德機器人)受邀出席大會發表演講,并被授予“2018中國物流創新獎”。
.jpg)
據悉,中國物流企業家年會自2003年舉辦至今,已先后在北京、濟南、鄭州、成都、武漢、杭州等地連續成功舉辦十五屆,已經成為國內物流行業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盛會之一。
除20家創新企業獲頒2018中國物流創新獎外,菜鳥總裁萬霖、順豐集團創始人王衛、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等40人獲評改革開放40年物流行業企業家代表人物,圓通速遞、順豐控股、安吉物流、蘇寧物流、普洛斯等40家公司獲評改革開放40年物流行業代表性企業。
本屆年會以“智慧物流新時代”為主題,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等政府領導、專家及相關行業協會和各地優秀物流企業代表約1500余人參加了此次年會。斯坦德機器人合伙人王茂林在年會上就《工業互聯下的智能柔性物流》發表演講。
「為客戶帶來實際價值,還需解決三方面問題」
首先是技術的可落地性和產品的穩定可靠性,即是否通過無人駕駛技術的引進,真正替代掉人,其中包含很多的技術細節,如自動上下料、環境適應能力等,這些細節多達40余項且是串聯關系,有一項不滿足就不能真正產生價值。
其次是如何盈利的問題,傳統的室內AGV的兩大成本結構項包含非標定制成本和實施維護成本,需要更多的考慮基于客戶非標場景的產品標準化問題,即機器人標準化與共享,軟件系統的標準化與數據流共享等。
最后就是如何讓多臺機器人在一個或數個場景的聯通下協同工作,這不僅僅是對客戶場景的理解,更是項目能力的需要,也是產品發揮價值的放大器。
「如何看待技術、產品雙輪驅動的關系」
王茂林講道,斯坦德機器人以無人駕駛技術為原點,在構造產品的過程中對客戶輸出價值。但技術本身并不具備價值,往往是場景需求的進化催生了技術的迭代。
斯坦德機器人是一家以無人駕駛技術為核心的智能柔性物流產品公司,未來我們一方面要深入應用場景打磨產品,實現無人駕駛的價值創造,但同時還要升級迭代我們技術本身,以期實現在更復雜場景下的技術應用。
借用任正非總的比喻就是,我們要在攀爬無人駕駛這座珠穆朗瑪峰的路上,尋找室內的、低速的場景,沿途下蛋。
「接下來想做什么事情」
王茂林認為,無論是算法還是機器人,其本質都是路徑,注定要為具體場景服務。只不過在工業場景中,工藝與物流的改造價值放大效應最為明顯。我們希望聯合行業的優秀客戶、優秀集成商、優秀的合作伙伴一起回到場景的價值,幫助大家怎么樣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斯坦德機器人希望從軟、硬件兩方面輸出一整套的標準產品,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新一輪的智慧物流行業轉型升級浪潮中,斯坦德機器人已經找到了一條明確的路,在立足“智能柔性移動機器人”的前行道路上,也將以更多創新的理念和務實的實踐探索,推動智慧物流新時代的全面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