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合創資本「VINNO Day」論壇第05期《穿越疫情周期的醫療投資機會》在燧石星火直播平臺上線。本次分享,合創資本副總裁齊瑋就后疫情時代的醫療投資機會進行了精彩分享。
以下內容為直播整理總結:
今天很高興和各位新老朋友在線上會面,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從1月底一直到現在,疫情都是所有話題的關鍵詞。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穿越疫情周期的醫療投資機會。
2020新冠疫情:黑天鵝 or 灰犀牛?錘子 or 舞蹈?
新冠疫情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全面爆發,可以說有人類的地方就有疫情。之前,大家都認為今年的新冠疫情是一次黑天鵝事件。去年12月份,就有聽說武漢已經發現了類似SARS的病毒,后來感覺好像這個病毒也能控制并不嚴重,大家都沒有過多關注。沒想到疫情蔓延特別迅速,1月底全國直接封城,然后到國內和世界范圍內的一個大爆發。
如果說那個時候,中國打的是沒有準備的戰爭。那么在中國爆發后的幾個月后,全世界范圍內新冠疫情的爆發,與其說是黑天鵝事件,不如說是灰犀牛事件。灰犀牛事件它不是隨機的突發事件,而是在一系列的預警和明顯的征兆之后爆發出來的問題。
那么面對疫情我們該怎么做呢?是選擇錘子還是舞蹈?
如果我們不加控制,就是最左邊的這條曲線,每個人都會被感染,整個醫療保健系統將不堪重負,死亡率激增。如美國,他們一開始是打算把新冠疫情當成一個大號流感來看待,這種情況下,會有大約75%的美國人被感染。疫情在歐洲流行初期,歐洲提出了一些有限的控制措施,也就是圖中的第二條曲線。最終證明只有像中國這樣全民全面隔離,一起舉起這把大大的錘子才有可能把它打下去。并且,在疫苗研發出來之前,我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疫情可能死灰復燃,進入后面的跳舞階段。
新冠病毒仍在發揮余威,而各個國家與地區正處于「錘子與舞蹈」的不同階段。新冠病毒仍在發揮余威,而各個國家與地區正處于「錘子與舞蹈」的不同階段。全球疫情蔓延的第一階段是從中國開始的,第二階段是以韓國和意大利為主要代表,然后進入以歐洲和美國為重災區的第三階段。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和韓國已經處在疫情的谷底,美國和歐洲仍然在頂峰,有一些初期控制的比較好的國家,如新加坡,后期又大量爆發,進入舞蹈期。
中國作為教科書式唯一留下錘子的國家,在疫情中通過錘子三重奏“行程限制、感染者追蹤、佩戴口罩”等舉措,把整個態勢給錘打下去。作為全世界公認的疫情控制的最好的國家,中國的經濟在哀鴻一片當中反而欣欣向上,股市也逆勢上揚。
醫療行業投資:疫情是一劑強心針
得益于科創板的良好運行,新證券法的實施以及創業板注冊制試點,2020年上半場,A股IPO市場的強勢走高。二級市場如火如荼,一級市場卻依然寒風陣陣。2018年以來,資本寒冬就頻繁被提及。2019年,可能是投資史上最艱難的一年;沒有想到2020年,我們幾乎直接進入“地獄”模式。
與其他行業不同,對于醫療行業來說,今年的疫情反而是一劑強心針。2013-2018 年醫療健康行業一級市場融資從39億元快速上漲到992億元,五年時間增長了25倍。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推動醫保、醫藥和醫療體制進一步深化改革(新醫改),包括帶量采購、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兩票制和上市許可人制度等。新醫改極大促進了中國醫藥行業的創新和發展,推動了醫療產業國產替代步伐加速等,一級市場融資在此期間也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經歷了5年的政策紅利和資金層面的大水灌滿,2019年行業進入“寒冬”調整期。由于資本市場的火熱,過去幾年每個細分方向都有諸多企業扎堆,某些賽道迅速進入紅海領域,競爭逐漸白熱化。而募資端從 2018 年開始急劇收緊,一級市場融資變難,項目估值縮水,國產替代進入調整期。
疫情的到來出人意外,卻幫助醫療行業緩和了調整期的陣痛。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冠疫情的發生意外地給醫療產業打了一劑強心針。不論是市場情緒還是資金供應,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行業的陣痛。
雖然疫情下的醫療投資總額回落、國內整體醫療健康領域融資交易數量下降,但Pre-IPO投資顯著增多,大額交易頻發。無論是滬深,還是紐約,乃至全球股市,醫藥板塊受疫情沖擊最小,抗跌能力最強,與防疫物資和藥物相關的公司還逆勢上漲。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市場的應激恐慌情緒和對醫療產業的依賴。
乘風破浪的醫療器械行業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線上問診的普及、醫療器械和醫療機器人接受程度的提升,持續加速成為醫療行業發展主旋律。疫情期間,一方面我們的醫療企業在面對突如其來的需求時,快速積極響應,做出了很多創新和突破;同時,國家在面對緊急需求時,政策上的積極和靈活,這讓我們對疫情后的醫療行業充滿信心。
醫療健康我們稱之為黃金賽道,全球主要的醫療行業龍頭都集中在發達國家,大部分是在創新藥和醫療器械領域。參照美股,過去十年誕生了14支大市值的十倍生物醫藥股,其中8支為醫療器械。
今年上半年,醫療器械板塊也經歷了持續漲停。在市值500強中的企業中,醫藥生物領域共61家公司進入榜單,其中16家為醫療器械公司。截至7月13日,以申萬二級行業來看,醫療器械指數年內漲幅居首,達到108.11%,也是所有A股板塊中唯一漲幅超過100%的板塊。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規模從 2006 年的 434 億元增長至 2018 年的超過 5000 億元, 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23.5%。一級市場誕生了聯影醫療、啟明醫療、微創心通等獨角獸公司,二級市場邁瑞醫療市值達4000億元,春立醫療股價實現了2年10多倍漲幅。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各地的檢測試劑、口罩、呼吸機等產品需求暴漲,兼具規模和成長性的醫療器械細分領域頭部公司開始涌現,進口替代節奏加快,部分應急器械物資成為長期戰略儲備,醫療器械開始成為是醫藥行業的優質賽道。
除了突發的新冠疫情給醫療器械行業帶來的發展機遇,醫療器械板塊高成長也有自己的核心邏輯。一,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驅動行業,自然增幅空間大;二,我國衛生資源配置水平弱于主要國家催生行業額外增量空間;三,新醫改將破除以藥養醫,更利好器械行業。
合創資本醫療投資布局
醫療健康投資一直以來都是合創資本的重要布局。后疫情時代,合創資本將重點關注國產替代和新技術。
在進口替代上,合創將秉持“從跟隨型創新向自主創新+全球資源整合轉變”的核心投資邏輯,其本質是競爭的差異化策略。如,所有成功的秘密都隱藏在客戶和競爭對手身上;替代品毛利和凈利潤不再是機會的閾值;所謂技術壁壘是指基于客戶需求的方案解決能力,需求是前提,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是關鍵;國產替代成功的關鍵:目標市場、客戶需求、競爭對手、產品定義、技術實現。
國產替代主要關注方向:
檢測——體外診斷、醫療影像等行業
* POCT產品的應用會大大普及;
* PCR分子實驗室的建設會高速增長;
* 抗病毒和抗感染領域的熱度會持續升溫;
* 發熱門診、危急重癥ICU病房、單獨隔離院區的建設,都將帶來相關* 醫療產品的大量需求;
* 其他細分方向如自免、過敏檢測等,新技術的導入帶來新的機會;
* 家用檢測產品未來5年有可能在中國逐步落地;
* 下一代影像檢測技術將帶來現有市場的變革。
治療 - 微創外科、醫療機器人、心血管、骨科等行業
* 能量刀產品線的國產化:從低成本到一次性;
* 新技術在腔鏡系統產品線的應用:4K、3D和一次性內窺鏡;
* 不同方向醫療機器人的產業化: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輔助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
* 心血管、骨科等高值耗材行業涌現的新產品、新技術。
新技術也是合創資本醫療投資的重點關注方向。如:
新檢測技術:基因測序、液體活檢、腫瘤早篩、質譜檢測、單細胞測序等新的檢測技術投入使用。
新生物技術: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DNA編碼、器官芯片等新的生物技術從科研走向臨床。
新數據技術:AI、大數據等新技術在醫療端的應用落地。
目前,合創資本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投資風格。專注于自己的碼頭,建立了核心能力圈;尋找細分行業頭部項目,只投有潛力進入第一梯隊的項目;通過集中投資來對抗風險,對看好的項目持續加注;放棄高性價比的項目,以合理的價格投資最好的公司,價值重于價格;發揮生態圈的優勢,通過積極主動的增值業務,提升企業價值。